《演讲与口才》该杂志创始人为邵守义,他对我国演讲与口才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被誉为“新时期演讲事业的开拓者”。
《演讲与口才》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为己任的宗旨,坚持为人民服务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“二为”方针,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,坚持自主创新,坚持原创首发,形成了思想性、知识性、实用性、趣味性“四性统一”且重在实用的办刊原则。
短篇节选:
1、给毛泽东送特殊物品
1960年,由于多种原因,造成物资匮乏,尤其是粮食和副食品严重短缺,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过“苦日子”。毛泽东在北京收到了时任甘肃省省长邓宝珊呈送的一样特殊物品:一种用油渣和榆树皮粉掺合成的食物,这种食物是当时甘肃人赖以生存的东西。
邓宝珊的这一举动,收到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,都夸他敢于讲真话,实事求是地向中央和毛主席反映基层群众的疾苦。但却受到了当时省委领导人的埋怨、担忧和攻击,而邓宝珊却处之泰然,他说:“我个人的进退荣辱不要紧,群众吃饭的问题才是最要紧的。”
是啊,民以食为天,群众吃饭的问题当然是最要紧的,群众利益始终都是应当摆在第一位的。可至今仍有一些为官当权者不这样认为,在他们心里,个人的进退荣辱才是最要紧的。正是基于这种糊涂认识,他们才把初心忘得干干净净,不惜损害党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,不择手段大肆贪腐,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、“老鼠过街——人人喊打”的可悲可叹下场。